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破裂的遗憾,核心围绕"诺言"和"背叛"展开。
前四句用弹琴作比喻:琴弦绷得太紧会断(高张生绝弦),琴声急促是因为调门太高(声急由调起)。这暗示人际关系中,过分强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后两句说当初信誓旦旦的约定(结言固终始),就像尘土中偶然相遇的光亮(枉光尘),本以为是永恒的。
中间四句直指现实问题:为什么长久分别后(久为别),各种行为都违背了当初的承诺(百行愆诸己)?当君子失去道义准则(失明义),谁还愿意与他共度余生(偕没齿)?
最后两句用典表达羞愧:面对《诗经》里赞美坚贞的《行露》诗,主人公惭愧得只想隐居长河边(甘之长川汜)。这里的"行露"指《诗经》中女子拒绝非礼男子的诗,反衬出主人公对自己背信行为的自责。
全诗用琴弦、古诗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个违背诺言之人的心理煎熬,警示世人信义的重要性。语言看似简单,但通过"断弦-背约-羞愧"的逻辑链条,把道德反思写得既深刻又动人。
颜延之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