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

山中宿雨过,岭上明霞赤。
荷锄入南畦,药苗始堪摘。
黄精种未锄,紫芝已盈尺。
隔水望茅茨,还归煮白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采药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劳动的喜悦。

首句“山中宿雨过,岭上明霞赤”,描述了山间经过一夜的雨水后,早上阳光映照在山岭之上,霞光满天,色彩斑斓。这里通过“宿雨过”和“明霞赤”两个意象,不仅表现了山林的宁静和清晨的生机,也传达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接着,“荷锄入南畦,药苗始堪摘”,意指诗人手持锄头,步入南边的菜园,采摘那些已经长成可以采摘的药苗。这里的“荷锄”暗示了诗人勤劳的形象,而“药苗始堪摘”则表明劳动成果的喜悦,因为药苗已经到了适合采摘的时候。

接下来的两句“黄精种未锄,紫芝已盈尺”,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绘。诗人提到一些药草已经长得很茂盛,而还有一些刚刚种植的黄精还没来得及锄草。这里通过对比种植和收获的不同阶段,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成长过程,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尊重。

最后两句“隔水望茅茨,还归煮白石”,诗人站在远处,望着自己的茅屋,心里想着回家去煮些白色的石头(古代认为白石可以入药)。这里的“水”可能是实际的水体,也可能是比喻时间的流逝。在诗人的心中,家和那些即将用于制药的材料,构成了他生活的诗意和日常。

整首诗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和抽象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劳动和自然共生的场景,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诗中透露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