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荆轲诗

函关使不通,燕将重深功。
长虹贯白日,易水急寒风。
壮发危冠下,匕首地图中。
琴声不可识,遗恨没秦宫⑴。

现代解析

这首《赋得荆轲诗》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荆轲的故事,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荆轲刺秦的悲壮场景。

首句“函关使不通,燕将重深功”讲的是秦国函谷关封闭,燕国将领荆轲肩负重任,准备前往秦国执行刺杀任务。这句话点明了荆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肩负的使命。

“长虹贯白日,易水急寒风”则用生动的意象描写了荆轲出发时的壮烈情景。长虹贯穿白日,象征着荆轲的决心和气概;易水急寒风,则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壮氛围。荆轲在易水边辞别燕太子丹,准备踏上一条不归路。

“壮发危冠下,匕首地图中”进一步刻画了荆轲的形象。他头戴高冠,显露出英勇无畏的气概,而匕首则藏在地图中,暗示着他即将执行刺杀行动。这两句简洁地勾勒出荆轲的英勇与决心。

最后两句“琴声不可识,遗恨没秦宫”则带有悲剧色彩。荆轲在秦宫刺杀秦王时,琴声响起,扰乱了他的行动,最终刺杀失败,荆轲饮恨而亡。这里的“遗恨”表达了荆轲未能完成使命的遗憾,也暗示了历史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荆轲刺秦的描写,展现了英雄的悲壮与历史的无常。荆轲的英勇与失败,既让人敬佩他的气概,又让人感叹命运的不可逆转。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