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歌妓的美貌和气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她的独特魅力。
首句"滟滟横波思有馀"用波光粼粼的水面比喻女子含情脉脉的眼神,说她眼波流转间透露出无限情思。第二句"庾楼明月堕云初"把女子比作从云间初现的明月,既写出她皎洁动人的气质,又暗示她歌妓的身份(庾楼常指歌舞场所)。
后两句通过对比来突出女子的美。"扬州寒食春风寺"点明时令地点,寒食节时春风拂过寺庙。最后一句"看遍花枝尽不如"是说看遍了春日里盛开的所有花朵,都比不上这位女子的风采。这里用百花来反衬,强调她的美超越了自然界的繁花。
全诗没有直接描写女子的容貌,而是通过比喻(水波、明月)和对比(不如百花)的手法,让读者自己想象她的美丽。这种含蓄的写法既展现了女子的动人之处,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特色。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