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前两句"天德深且旷,人世贱而浮"直接点明主题:天道(自然法则)深邃广阔,而人间生活却浅薄浮躁。这里用"深且旷"形容天道,用"贱而浮"形容人世,形成强烈反差。
中间四句用太阳东升西落比喻人生短暂。"东枝才拂景"说太阳刚照到树梢,"西壑已停辀"就说太阳已落西山,形容时间流逝之快。接着用"金门"代表富贵生活,"玉池"代表隐逸生活,表示要放弃功名利禄,选择归隐。
最后两句"霄辔一永矣,俗累从此休"是诗人的决心:要像驾着天马一样永远离开,从此摆脱世俗的牵累。"霄辔"指天上的马车,这个意象很美,表现出诗人想要高飞远去的愿望。
全诗语言简洁,但意境开阔。诗人用太阳的移动、天马的飞驰这些具体形象,把抽象的人生感悟表达得生动可感。通过对比天道和人世,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