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读五代史后唐史(二首并注) 其二

长兴秉钧者,子晦道攸隆。
刚介昌言远,忠清茂泽丰。
懿文常体道,妙略早从戎。
可惜亏同德,当年阻建功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夏竦对五代时期后唐历史人物(可能指宰相任圜)的评述,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位能臣的形象,同时暗含惋惜之情。

前四句正面赞扬: - "长兴秉钧者"指后唐长兴年间(930-933)的执政大臣,"子晦"可能是任圜的字。说他执政时政治清明("道攸隆")。 - "刚介昌言远"夸他性格刚直敢谏言,"忠清茂泽丰"说他对国家忠诚清廉,政绩丰硕。

五六句补充才能: - "懿文常体道"写他文章好且符合治国之道,"妙略早从戎"指他年轻时就有军事才能。

结尾转折: - 最后两句突然叹息,指出他与同僚(可能指明宗李嗣源)未能同心协力("亏同德"),导致当年没能建立更大功业。一个"可惜"道出历史遗憾,暗示了后唐政权内部矛盾。

全诗像一篇微型人物评传,先扬后抑,通过对比突显历史人物的才能与时代局限。诗人用"刚介""忠清"等词塑造出传统士大夫的理想形象,而结尾的遗憾又让这个形象更真实立体,引发读者对历史成败的思考。

夏竦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