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已酉西山讫事悼亡二首

我已空诸幻,君今断后缘。
圆明应顿悟,成坏不须怜。
玉宇行孤明,冰溪破冥烟。
儿曹修非荐,再拜酹寒泉。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十月已酉西山讫事悼亡二首》,是作者在十月己酉日于西山完成某事后,悼念逝去亲人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缘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

首句“我已空诸幻,君今断后缘”,意思是作者已经看透了世间的一切虚幻,而逝去的亲人则彻底断绝了与尘世的缘分。这里“空诸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虚幻的领悟,而“断后缘”则是对逝者与世间再无牵绊的感慨。

“圆明应顿悟,成坏不须怜”一句,作者以佛教思想为背景,认为人应该通过“圆明”(即觉悟)来顿悟生命的真谛,而不必对世间的成败得失过多地执着或怜悯。这里“成坏”指的是事物的生成与毁灭,暗指生命的无常。

“玉宇行孤明,冰溪破冥烟”描绘了一个清冷孤寂的景象:在玉宇(指天空或高处的居所)中,只有孤独的光明在行进;冰溪(结冰的溪流)破开了冥烟(深沉的烟雾)。这两句通过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暗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最后两句“儿曹修非荐,再拜酹寒泉”,意思是晚辈们虽然无法完美地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但他们会再次跪拜,将酒洒在寒泉(指逝者的墓地)上,以示哀悼。这里“修非荐”指的是晚辈们无法以完美的仪式来表达哀思,但他们的心意是真诚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生死、缘分的思考,以及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逝者的无尽哀思。诗中的意象清冷、孤寂,情感深沉而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