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登楼

酌酒对孤月,今宵中半秋。
古今嗟逝水,天地入高楼。
宿鸟摇花影,轻云趁水流。
何当太湖上,散发棹扁舟。

现代解析

《中秋登楼》是一首描绘中秋夜登楼赏月、感慨时光流逝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向往自然的心境。

首句“酌酒对孤月,今宵中半秋”,诗人独自饮酒,面对着孤独的月亮,点明了时间是中秋之夜。这里的“孤月”不仅指天上的月亮,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感。中秋本是团圆的节日,但诗人却独自一人,增添了一丝寂寥。

接下来的“古今嗟逝水,天地入高楼”,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就像流水一样不可阻挡。他站在高楼上,视野开阔,仿佛整个天地都在眼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人生短暂的感慨。

“宿鸟摇花影,轻云趁水流”,诗人继续描绘夜晚的景色。宿鸟在花影中摇动,轻云随着水流飘动,画面宁静而美丽。这里的“摇”和“趁”字用得巧妙,赋予了自然景物一种动态的美感。

最后两句“何当太湖上,散发棹扁舟”,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想象着有一天能在太湖上,披散着头发,划着小船,悠然自得。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心境,读来令人感到宁静而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