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薛彦海墨竹

修竹尝连林,谁复访清秀。
妙手拂素壁,直节乃一□。
□□别孤芳,妙舞欺长袖。
只影媚澄潭,清风在中霤。
山中岁言迈,慰我聊邂逅。
臃肿门前樗,软弱常□茂。
固无斧斤厄,每犯霜雪叩。
谁知彼樗肥,不如此君瘦(同上书卷五)。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竹子比喻人的品格,通过对比手法赞美了竹子的清高坚韧,同时讽刺了软弱平庸的生存状态。

前四句说竹林茂密时没人注意竹子的清秀,直到画家把竹子画在墙上,人们才看到它笔直的节操(这里缺字可能是"见"或"现")。就像生活中真正优秀的人往往被埋没,需要有心人才能发现他们的价值。

中间四句用拟人手法:竹子像独舞的美人,倒映在清澈的水潭中,清风吹过屋檐。这里把竹子比作孤芳自赏的舞者,强调它虽孤独但保持优雅,清风象征高洁的品格。

最后六句是核心对比:山中的樗树(臭椿)长得臃肿软弱,虽然不会被砍伐(斧斤厄),但经不起风霜。而看似清瘦的竹子(此君)其实比肥大的樗树更有品格。诗人用"樗"代表那些圆滑世故却内心空虚的人,用"瘦竹"代表虽然清贫但坚守节操的君子。

全诗妙在: 1. 用常见植物作对比,樗树和竹子就像生活中的两类人 2. "瘦"字双关,既说竹子外形清瘦,也暗示君子安贫乐道 3. 结尾反转,表面弱小的反而更强大,给人深刻启示

就像现代社会,有些人追求外在的浮华(樗树),而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那些保持初心、有所坚守的人(瘦竹)。诗人用艺术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庞大,而在于内在的坚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