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

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金人来梦里,白马出城中。
涌塔初从地,焚香欲遍空。天歌应春籥,非是为春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家游览慈恩寺的庄严画面,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佛教圣地的神圣氛围。

开头"莲花界""贝叶宫"用佛教象征物(莲花代表净土,贝叶是佛经载体)勾勒出寺庙的圣洁感。"肃肃""荧荧"的叠词让画面既有肃穆感又有微光闪烁的灵动。

中间四句通过"金人(佛像)入梦""白马(佛教传播象征)出城"的典故,暗喻佛法传入中土的历史。接着用"塔从地涌""香雾漫天"的动态描写,把静态的寺庙写得充满升腾的宗教气息。

最后两句巧妙点明这是春天奉皇命所作:天上的梵音(天歌)与御花园的乐声(春籥)相应和,但诗人强调这神圣的音乐不是为了春风而奏,暗示皇家游寺的崇高意义超越了寻常春游。

全诗把皇家活动、佛教圣迹和春日景象三重元素完美融合,既保持了应制诗的端庄,又透出佛寺特有的空灵之美,在规矩严整的宫廷诗中展现出难得的意境。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