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

怪峰如莲花,古佛坐其蒂。
石室云为门,微风自开闭。
昔年采石人,雕凿只随意。
妙明出顽矿,是即最初地。
千螺释迦髻,十丈修罗臂。
石火诗中禅,斧劈画中诣。
会从奇险间,拜佛问其谛。

现代解析

《石佛寺》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奇特而神秘的佛教圣地,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像的生动描写,传递出深刻的禅意和哲理。

首先,诗的开头用“怪峰如莲花”来比喻奇特的山峰,像是莲花一样美丽而神秘。古佛则坐在这莲花的中心,象征着佛法的庄严与宁静。接着,“石室云为门,微风自开闭”描绘了石佛所在的石室,云雾缭绕,仿佛自然的门户,微风轻轻吹动,门自动开合,给人一种幽静而神圣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提到“昔年采石人,雕凿只随意”,说明这些佛像是由古人随意雕刻而成,看似随意,却蕴含着深意。佛像从顽石中显现出来,象征着佛法的智慧从混沌中诞生,这正是佛教最初的真谛。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千螺释迦髻,十丈修罗臂”进一步描绘佛像的细节。释迦牟尼的发髻如同千百个螺旋,修罗的手臂长达十丈,这些夸张的描写突出了佛像的威严与力量。而“石火诗中禅,斧劈画中诣”则用“石火”和“斧劈”来比喻禅宗的顿悟和艺术的精湛,暗示佛法的深刻与艺术的融合。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在奇险的环境中去拜佛、问其真谛的愿望。这不仅是诗人对佛法的追求,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圣地的神秘与庄严,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宗教的深沉,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