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山间景象,充满了宁静与神秘感。
第一句“夕阳倒插暮云沉”,说的是太阳快要落山时,阳光斜射,仿佛倒插在山间,而暮色中的云层也变得浓厚,给人一种天快要黑下来的感觉。这句诗用生动的画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夜幕的降临。
第二句“碎剪胭脂结翠林”,胭脂在这里比喻夕阳的余晖,阳光透过树林,像被剪碎了一样,洒在翠绿的林间,形成了一种美丽的光影效果。这句诗通过色彩和光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绚丽。
第三句“绝壁丹书人不识”,绝壁指的是陡峭的山崖,丹书则比喻山崖上那些红色的痕迹,可能是夕阳的余晖或岩石的颜色。诗人说这些“丹书”人们看不懂,暗示了自然的奥秘和不可言说的美感。
最后一句“柴门深峭听归禽”,柴门指的是简陋的院门,深峭则形容山间的幽深。诗人站在门前,听到归巢的鸟儿在远处鸣叫,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声音的描写,进一步烘托了山间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夕阳、山崖、树林和鸟鸣的描写,展现了傍晚时分的山间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宁静的心境。诗句简练,意境深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秘。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