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犯 冬晚登城楼作
短发飒西风,暮角声中,翛然独立。
脱叶孤峰,露苍红石骨。
万里关山人不见,侧身天地今何日。
最生愁处,冷雁濛濛落,野烟如织。
当年豪气盛,爱踏水程山驿。
谁料而今,剩牛车屑瑟。
匣剑有声心自省,钓竿未老头休责。
故乡何在,月正照、海门霜荻。
脱叶孤峰,露苍红石骨。
万里关山人不见,侧身天地今何日。
最生愁处,冷雁濛濛落,野烟如织。
当年豪气盛,爱踏水程山驿。
谁料而今,剩牛车屑瑟。
匣剑有声心自省,钓竿未老头休责。
故乡何在,月正照、海门霜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中年人在冬天傍晚登城楼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思乡之情。
上片写景: 开头用"短发被西风吹乱"这个细节,立刻让人感受到冬天的萧瑟。在傍晚的号角声中,词人孤独地站着,眼前是树叶落尽的山峰,裸露的红色岩石像骨头一样刺眼。他望着万里关山却看不到想见的人,突然有种"天地这么大,我此刻站在这里是什么滋味"的恍惚感。最让他难受的是,看着大雁在朦胧烟雾中飞落,就像自己漂泊无依的身影。
下片抒情: 回忆年轻时意气风发,喜欢跋山涉水到处闯荡。没想到现在只剩下破旧的牛车相伴(暗示落魄)。虽然宝剑在匣中作响(象征壮志未泯),但已学会自我反省;虽然还没老到不能钓鱼,却已不想再追求功名。最后望着月光照在故乡方向的芦苇上,那种"想家却回不去"的惆怅特别打动人。
全词妙在: 1. 用"露骨的红岩石"这样刺眼的意象,暗示生活的残酷 2. "侧身天地"这个动作,把茫然无措的感觉写活了 3. 结尾用月光、霜荻(芦苇)的冷清画面,让思乡之情更有画面感 4. 从豪气少年到落魄中年的对比,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就像我们现代人某天回到老家县城,站在高楼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突然想起年轻时闯荡的梦想,再看看现在的自己,那种复杂心情和这首词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