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儿曹赋芦花

天接苍苍渚,江涵袅袅花。
秋声风似雨,夜色月如沙。
泽国几千里,渔村三两家。
翻思杏园路,鞭袅帽檐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芦花飘荡的宁静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淡淡怀念。

前四句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天空与苍茫的沙洲相连,江水倒映着轻柔摇曳的芦花。秋风的声音像细雨般沙沙作响,月光洒在夜色中如同细沙铺地。这里用"袅袅花"形容芦花轻盈的姿态,"风似雨"的比喻让无形的风声变得可感,而"月如沙"的奇特联想让月光有了颗粒般的质感。

五六句突然拉开空间尺度:水乡泽国绵延数千里,却只有零星两三户渔家。这种大与小的对比,突显出天地辽阔与人烟稀薄的孤寂感。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看着眼前的芦花,忽然想起当年京城杏园赏花的热闹场景,那时帽檐被马鞭轻拂而微微歪斜的潇洒模样。这里"翻思"二字自然引出回忆,从眼前宁静的渔村跳到过去繁华的都市,通过"鞭袅帽檐斜"这个生动的细节,暗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表面写芦花,实则通过空间(江村-京城)和时间(当下-往昔)的跳跃对比,在宁静中藏着对热闹往事的追忆。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几千里"与"三两家"的数量对比,以及"杏园路"的突然闪现,让读者能感受到他隐居江湖时若隐若现的惆怅。

吴激

吴激(1090~1142)宋、金时期的作家、书画家。字彦高,自号东山散人,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之婿,善诗文书画,所作词风格清婉,多家园故国之思,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