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杭有感

冷雨埋春四月初,归来饱食故乡鱼。
范雎书术成奇辱,王霸妻儿爱索居。
伤乱久嫌文字狱,偷安新学武陵渔。
商量柴米分排定,缓向湖塍试鹿车。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迁居杭州后的复杂心情,用生活化的场景和典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开篇用"冷雨埋春"营造压抑氛围,四月的杭州本该春暖花开,却因冷雨显得阴郁,暗示作者心情。第二句突然转到"饱食故乡鱼"的满足感,形成情绪反差,看似惬意实则暗藏苦涩。

中间四句用两个历史典故自比:范雎(战国谋士)虽有才华反遭羞辱,王霸(东汉隐士)的妻儿都习惯隐居生活。这里透露作者像范雎一样怀才不遇,又像王霸般被迫选择隐居。后两句直接点明原因——厌恶文字狱的迫害,只能学武陵渔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避世者)苟且偷安。

结尾落到具体生活:柴米油盐都要精打细算,只能慢慢适应湖边推着鹿车(简陋交通工具)的生活。最后"缓向""试"等词透露出小心翼翼、勉强尝试的心态。

全诗妙在把重大时代悲剧(文字狱)与琐碎日常(吃鱼、柴米、鹿车)结合,用接地气的语言道出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既放不下尊严(以范雎自比),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学渔人避世),最终在柴米算计中磨平棱角。这种"大时代里的小人物"的共鸣感,正是其动人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