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读先君石上诗有感

长江滚滚自天开,一柱中流独壮哉。
山接匡庐随雁尽,水通淮海引潮回。
高低题咏今犹昔,上下帆樯去复来。
读罢先君诗旧句,故园东望不胜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小孤山的壮丽景象和自己的感怀,让我们来逐句分析它的精髓。

首句“长江滚滚自天开”直接描绘了长江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就像从天边奔流而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接着“一柱中流独壮哉”进一步突出小孤山屹立江心的独特气势,让人感受到其壮丽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山接匡庐随雁尽,水通淮海引潮回”这句话通过山和水的描述,展现了空间的广阔和水流的连绵不断。小孤山与远处的庐山遥相呼应,而长江水巧妙地连接着淮海,引潮而回。这一联画面感很强,既有空间的延伸,也有时间的流转。

“高低题咏今犹昔,上下帆樯去复来”提到小孤山上的题诗和江面上的船只,说明这里历史久远,曾经有许多人在山间留下足迹,也见证了无数船只往来不绝。这句诗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以及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最后一句“读罢先君诗旧句,故园东望不胜哀”则是作者的感慨。读过先人的诗歌后,作者站在小孤山上向东眺望,不由自主地思念起远方的故乡,心中涌起阵阵哀思。这里表现了诗人对故土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先人的追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小孤山的自然景色,引出对历史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深情厚意。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引起读者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也能够触动读者心中的乡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