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坡最高楼

在眼山川故国情,昆仑寒翠古邕城。短长道路供离别,少壮交游半死生。

云色黄茅秋瘴尽,沙光碧玉暮江清。平安郡邑南征后,偶问途人不说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望仙坡高处眺望故乡山河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也有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开篇两句通过"山川故国情"和"昆仑寒翠"的意象,展现故乡邕城壮丽而苍凉的景色,奠定全诗怀旧的基调。三、四句转入人生感慨——走过的路见证过太多离别,年少时的朋友如今半数已不在人世,用"短长道路""少壮交游"这样具体的意象道出岁月无情。

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很有层次:秋日黄茅丛上的云色,暮色中碧玉般的江面沙光,这些明亮色彩与"秋瘴""暮江"的萧瑟形成反差,暗示虽然时局艰难(瘴气象征险恶环境),但自然之美依然存在。

结尾两句最耐人寻味:战乱后的郡县看似恢复平静,可当向路人打听消息时,人们却避谈战事。这种"不说兵"的沉默,比直接描写战争更让人感受到百姓对动荡的恐惧和疲惫。全诗就像用淡墨画的山水,表面是宁静的故乡风景画,内里却流淌着对生死离乱、时代创伤的深沉叹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