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春日出西直门访钓鱼台
东风吹绿西郊柳,行行渐多芳绪。
燕子人家,斜阳巷陌,都在好花深处。
低徊不语。
看杏嫩桃娇,乱飞红雨。
容易流光,鹃啼祗恐怨春暮。
望中一片黛色,翠微遥指点,似斗眉妩。
曲径通幽,虚堂习静,蜡屐时忘归去。
凝情访古。
便回首前朝,亭台如故。
坐暝松林,晚寒添几许。
燕子人家,斜阳巷陌,都在好花深处。
低徊不语。
看杏嫩桃娇,乱飞红雨。
容易流光,鹃啼祗恐怨春暮。
望中一片黛色,翠微遥指点,似斗眉妩。
曲径通幽,虚堂习静,蜡屐时忘归去。
凝情访古。
便回首前朝,亭台如故。
坐暝松林,晚寒添几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探访钓鱼台的所见所感,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游画卷。
上阕写路上春景:开篇"东风吹绿柳"立刻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沿着小路行走,花草芬芳越来越浓。词人注意到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夕阳斜照的街巷,处处都是盛开的鲜花。这里用"好花深处"的含蓄表达,暗示春意已浓到极致。看着娇嫩的杏花桃花被风吹落如红雨,词人突然感慨时光易逝,担心杜鹃啼叫时春天就要结束了。
下阕写钓鱼台风光:远远望见青黑色的山峦,词人像指点美人眉毛般形容山色秀美。穿过幽静的小路,在空寂的厅堂感受宁静,穿着木屐游玩到忘记回家。怀古时发现前朝的亭台依旧完好,最后坐在松林里感受傍晚微寒,给整首词留下余韵。
全词妙在三个层次: 1. 画面感极强:从路上春色到远山近景,最后聚焦松林晚照,像镜头由远及近 2. 情感自然流转:从开始的游兴盎然,到中间的怀古幽思,最后归于宁静 3. 善用对比手法:热闹的春景与静谧的古迹形成反差,更显时光的永恒感
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玩了一天的词人坐在松林里,不直接说心情,而是用"晚寒添几许"的体感作结,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份淡淡的惆怅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