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观潮一首

水向东南聚,气钟子午间。
大洋一沸鼎,众溜各循环。
高岸忽为谷,痴雷惊破山。
三年浮海客,见此悟生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同时暗含人生感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自然之力的震撼 前四句用厨房煮汤比喻潮水:江水像被东南方向的大磁铁吸引(实际是月球引力),在子午线位置(钱塘江口)形成巨大漩涡。远看像一锅煮沸的开水,近看才发现是无数水流在循环奔腾。这种比喻让抽象的自然现象变得生动可感。

2. 感官冲击的描写 "高岸忽为谷"像用延时摄影——刚才还是堤岸,瞬间变成深谷;"痴雷惊破山"用拟人手法,说潮声像发愣的巨雷突然劈开山峦。这种动态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潮水摧枯拉朽的力量。

3. 人生哲理的升华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说自己像漂泊三年的航海者,看到这般景象突然领悟到生命可贵。这里用"生还"二字巧妙双关,既指观潮时险些被吞没的后怕,也暗喻从人生困境中觉醒的庆幸。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自然奇观与生命体验完美融合,就像用潮水比喻命运的无常——看似混乱的浪潮其实暗含规律,人在自然伟力前渺小却仍能获得启示。这种"惊险中见顿悟"的体验,正是诗歌打动人心之处。

王阮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