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所居三首 其三

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
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此首题一作《江上故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住在山间寺庙旁的宁静生活,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深远的意境。

第一句"家在双峰兰若边"直接点明住所位置——在两座山峰之间,旁边有座佛寺("兰若"是寺庙的别称)。这种选址本身就给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宗教为伴的感觉。

第二句"一声秋磬发孤烟"用声音和视觉的对比营造氛围。秋天寺庙的磬声(佛教法器)响起时,恰好看见一缕孤烟升起。这里"孤烟"可能是炊烟,暗示山居生活的简朴,同时"一声"与"孤烟"的对应让画面充满禅意。

第三句"山连极浦鸟飞尽"将视野拉远,山势连绵直到水边("极浦"),连飞鸟都消失在天际。这个辽阔画面反衬出人的渺小,也暗示时间的流逝——鸟儿都归巢了。

最后"月上青林人未眠"转入夜景,月亮爬上树林,而主人公还醒着。这个"未眠"很值得玩味,可能是被美景吸引,也可能是心怀思绪,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全诗妙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通过"磬声""孤烟""飞鸟""月光"这些意象的层层叠加,让山居生活的宁静、孤独与美好自然流露。特别是最后人与明月的对视,不需要说明任何情感,却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遗世独立的意境。诗人用最精简的文字,画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水人物图。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