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鲤湖
艰哉观澜亭,所历皆悬度。
过此鸟道绝,从游慄相顾。
途危景益佳,兴发情无怖。
身非邺侯骨,暂作壁间步。
强半蛇螾曳,有时猱玃骛。
磴断体欲缒,根蟠足稍驻。
琮琤丝竹涧,烂漫琪玕树。
擘水石双门,挂岭玉三柱。
却望珠帘垂,银潢屑烟雾。
直下去无几,邅回劳予溯。
湍驶何潺潺,褰裳不可渡。
长啸向白云,茫茫苍霭互。
过此鸟道绝,从游慄相顾。
途危景益佳,兴发情无怖。
身非邺侯骨,暂作壁间步。
强半蛇螾曳,有时猱玃骛。
磴断体欲缒,根蟠足稍驻。
琮琤丝竹涧,烂漫琪玕树。
擘水石双门,挂岭玉三柱。
却望珠帘垂,银潢屑烟雾。
直下去无几,邅回劳予溯。
湍驶何潺潺,褰裳不可渡。
长啸向白云,茫茫苍霭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九鲤湖时惊险又壮美的登山经历,充满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探险的豪情。
开篇用"艰哉"二字直接点明路途险峻——观澜亭所在之处需要悬空攀爬才能到达,连飞鸟都难以飞越的险路让同行者吓得面面相觑。但越是危险的地方景色越美,这种刺激反而激发了作者的游兴("途危景益佳,兴发情无怖")。
中间部分生动记录了登山细节:作者自嘲没有仙人般的轻功("邺侯骨"指传说能飞檐走壁的唐代李泌),只能像壁虎一样贴着山壁挪动。时而像蛇虫般蠕动,时而像猿猴般跳跃,在断崖处差点坠落,全靠盘曲的树根救命。这些比喻让惊险场景跃然纸上。
随后笔锋转向美景描写:溪涧像在弹奏丝竹乐,满山玉树琼枝璀璨夺目。最精彩的是对瀑布的刻画——水流劈开石门,山岭挂着三根玉柱般的瀑布,珠帘般的水幕扬起银雾,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充满音乐美。
结尾处湍急的溪流打湿衣裳,作者索性放声长啸,与茫茫云霭相应和,展现出征服险境后的畅快。全诗通过"险-美-乐"的情感变化,把一次惊心动魄的登山变成了充满诗意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