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乐 其六十二

一生不作罪,又复非修福。
腾腾处俗间,游游觅衣食。
衣食才以足,不事凡荣饰。
此则是如来,何劳住西域。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接地气的道理:平凡生活就是修行。

前四句说一个人一辈子不干坏事,但也不刻意求福报。就像普通人一样忙忙碌碌,为衣食奔波。这里"腾腾""游游"两个叠词特别生动,把普通人忙忙碌碌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

中间两句是关键转折:只要吃饱穿暖,就不追求虚荣装饰。这种知足常乐的态度,在诗人看来比刻意追求形式上的修行更可贵。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能做到这样简单朴实的生活态度,就已经是悟道之人了,何必非要跑到西域(指印度,佛教发源地)去修行呢?这里用"如来"(佛的称号)来形容普通人,把日常生活提升到了修行的高度。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打破了人们对修行的刻板印象,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远方,而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只要活得简单真实、知足常乐,平凡人也能活出佛性的境界。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我们不必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踏实过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修行。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