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菊)
楚天霜晓,看老来秋圃,寒花犹在。金阙栽培端正色,全胜东篱风采。雅韵清虚,幽香淡泊,惟有陶家爱。同他尘世,落红愁处如海。
多少风雨飘摇,夫君何素,晚节应难改。休道三闾曾旧识,轻把木兰相对。延桂同盟,索梅为友,不复娇春态。年年秋后,笑观芳草萧艾。
多少风雨飘摇,夫君何素,晚节应难改。休道三闾曾旧识,轻把木兰相对。延桂同盟,索梅为友,不复娇春态。年年秋后,笑观芳草萧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菊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菊花的品格,寄托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上阕写菊花傲霜开放的姿态。"楚天霜晓"点明时间和地点,老来秋圃中菊花依然挺立,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金阙"二句将宫廷栽培的菊花与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对比,认为前者更胜一筹,但后文又强调只有陶渊明这样的隐士才真正懂得菊花的清雅韵味。"同他尘世"二句用落红如海反衬菊花超脱尘世的气质。
下阕转入对菊花品格的赞颂。"多少风雨"三句写菊花历经风雨仍不改本色,象征君子坚守晚节。"休道"二句用屈原的典故,表明菊花不屑与凡花争艳。"延桂同盟"三句写菊花与桂花、梅花为友,不屑与春花争媚,保持淡泊本性。最后两句以年年笑看萧艾作结,表现菊花超然物外的姿态。
全词运用拟人手法,将菊花塑造成一位历经沧桑仍保持本真的高士形象。通过菊花与各种花卉的对比,突出其"雅韵清虚"的特质,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趋炎附势者的蔑视。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佳作。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