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
持刀斫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头巾掩面畏人识,
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下饷归,
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贫苦姐妹在艰难环境下耕田的辛酸画面,充满了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

开篇用燕子归巢、新笋长成的春日景象起兴,突然转折到两个姑娘在种田的突兀画面——本该由壮劳力干的活,却落在她们肩上。她们没有牛拉犁,只能像原始人一样用刀砍地松土,这种违反常理的耕种方式立刻抓住了读者的心。

接着通过姐妹俩的自述交代了悲惨背景:母亲年迈、哥哥当兵未归、去年瘟疫死了牲口。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变卖织物换农具,甚至羞于见人("头巾掩面"的细节特别打动人)。"以刀代牛"四个字凝练地刻画出她们的绝望与坚韧。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劳动场景:姐妹互相扶持,专注到看不见路人,只盯着土地。她们细心整理田垄沟渠,盼着天降甘雨。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她们佝偻的背影。

结尾处笔锋一转:正午收工回家时,突然被山鸡惊飞触动心事。看着邻居家凋谢的花朵,她们联想到自己的青春也将这样枯萎,终于忍不住泪湿衣衫。这个场景转换非常巧妙,从体力劳动的苦转到精神层面的痛,让全诗的情感冲击力达到高潮。

全诗最震撼的是这种强烈对比:本该戴头巾绣花的少女,却在烈日下像男人一样挥刀垦荒;本该享受青春的年纪,却要扛起整个家庭的生存重担。诗人没有直接批判社会,但通过这对姐妹的遭遇,自然引发读者对战争、瘟疫、贫困等社会问题的思考。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