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

划破寒云漳水流,残星画角动谁楼。孤城旭日牛羊出,万里新霜草木秋。

铜雀荒凉遗瓦在,西陵风雨石人愁。分香一夕雄心尽,碑板仍题汉彻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邺城(今河北临漳)的荒凉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对比,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寒冷的云层被划破,漳河水静静流淌,黎明时分的号角声从远处的城楼传来。这里用"划破""残星"等词营造出萧瑟的氛围。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邺城的衰败:孤零零的城池迎来日出,牛羊出圈觅食;秋霜覆盖大地,草木凋零。曾经辉煌的铜雀台只剩残瓦,曹操墓地西陵的石人像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凄凉。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曹操临终前还惦记着分香给妻妾("分香"典故),但曾经的雄心壮志都已成空,墓碑上却仍刻着"汉彻侯"的称号。这里暗含讽刺,再伟大的功业最终都会消逝。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荒凉的景物暗示历史的无常,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读者从景物描写中自己体会那种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