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荒芜兄伐木诗后却寄

编管穷荒志未灰,满怀孤愤入诗来。
藏山文字供秦火,用世才华变祸胎。
伐木有声豺虎遁,斯人独往鬼神猜。
昂然更具铮铮骨,不事逢迎不卖呆。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被贬到偏远地区的知识分子,虽然处境艰难但依然保持骨气。

前两句说主人公虽然被发配到荒凉之地,但志向没有消沉,把满腔愤懑都写进了诗里。"编管"指被监管,"穷荒"是偏远地区,说明他处境不好,但"志未灰"展现了他的坚韧。

三四句用典故表达才华反成祸患的无奈。"藏山文字"指有价值的著作,却要面临被焚毁的命运(秦火指秦始皇焚书);"用世才华"本可造福社会,反而招来灾祸。这两句道出了古代文人常遭遇的悲剧。

五六句用"伐木声吓跑豺狼"的意象,说主人公特立独行的品格让小人畏惧,连鬼神都猜不透他。"独往"强调他不随波逐流的个性。

最后两句直接赞美:他昂首挺胸有骨气,既不巴结权贵,也不装傻卖乖。"铮铮骨"像金属敲击声一样清脆刚硬,这个比喻生动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气节。

全诗通过逆境中的坚守,塑造了一个有才华、有骨气、不妥协的文人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会吃亏,但就是要挺直腰杆"的精神,这种品格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敬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