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达之庚寅秋雨三首 其三

邻僧雨不出,粥饭听钟鱼。
事与吾辈异,一身易赢馀。
而我千指家,食此半编书。
饥驱欲何之,投瓜望琼琚。
侧闻州祷晴,早愿光景舒。
祠官莫惮烦,沾湿秪台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里,诗人与邻居僧人的生活对比,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慨和期待。

首先,诗人提到邻居的僧人因为下雨而不出门,只是听着钟声吃粥饭。僧人的生活简单,与诗人的忙碌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叹,僧人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容易满足,而他自己却有千头万绪的责任,只能依靠半本书的知识来维持生计。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渴望。他觉得自己被饥饿驱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像投掷瓜果一样,希望得到珍贵的琼琚(比喻美好的事物)来解困。这里的“投瓜望琼琚”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困境。

随后,诗人听说州里有人在祈求晴天,他也希望天气能早点放晴,让生活变得光明一些。他提到祠官(负责祭祀的官员)不要怕麻烦,即使被雨淋湿也要坚持祈祷。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天气的关注,实际上是对生活状况的隐喻,他希望一切都能好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僧人和自己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羡慕,以及对自己现状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诗人在雨天里思考人生,既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仍不放弃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