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行杂兴三首 其一

忽忽时频异,垂垂花正繁。
登临聊极目,出处可忘言。
风急江光乱,春浓野色昏。
旧游嗟契阔,览物思空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郊外漫步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人生际遇的淡淡感慨。

前两句"忽忽时频异,垂垂花正繁"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写出了春天万物快速变化的特点——时光匆匆流逝,眼前的花儿却开得正热闹。这种时光飞逝与生命绽放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鲜活与短暂。

中间四句像一组移动的镜头:诗人登高远望,沉浸在大自然中无需言语;江面被急风吹皱,波光凌乱;原野被浓郁的春色笼罩,显得朦胧昏暗。这些画面既有动态的风光,也有静态的意境,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从眼前景色联想到旧日同游的朋友已天各一方,虽然还能欣赏同样的美景,但当初一起游玩的情谊却只能留在记忆里。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给明丽的春景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捕捉到了春天特有的生机勃勃,又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把一次普通的郊游升华为对时光流逝、友情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春天不只是花草树木的复苏,更是牵动人心、引发人生感悟的季节。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