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余今岁重九有酒无肴而长儿在宜兴诸儿苏杭溧阳因辄继和 其四

人生徒自苦,与世为卷娄。
何如有美酒,自献还自酬。
贫虽不若富,用寡庶易周。
婚嫁愿已毕,此外复何忧。
况无下噀田,得与彭泽俦。
年丰米长贱,一饱或可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苏轼在重阳节时写的,表达了他面对贫困生活的豁达态度和知足常乐的人生智慧。

诗的开头直白地说:人生何必自寻烦恼,非要和世俗较劲呢?与其这样,不如有美酒相伴,自斟自饮来得痛快。这里苏轼用"卷娄"(意为纠缠)来形容世人追逐名利的疲惫状态。

接着他坦然承认贫穷确实不如富贵,但需求少反而容易满足。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启发。特别是提到"婚嫁愿已毕"时,流露出作为父亲完成子女婚嫁大事后的轻松感,认为人生已无太多牵挂。

最精彩的是结尾部分:虽然没有陶渊明那样的田地("下噀田"),但精神上可以和陶渊明比肩;虽然贫穷,但遇上丰收年景,吃饱饭还是有可能的。这种在困境中保持希望的态度,展现了苏轼典型的乐观精神。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平实。苏轼把贫困生活中的小确幸(有酒喝)、小成就(办完儿女婚事)和小期待(可能吃饱饭)写得温暖动人,教会我们在不如意时,如何用简单的心境找到生活的亮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