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道中 其一

落日临平路,连山尽向南。
水声黄鹤寺,云气白龙潭。
丧乱今谁在,幽奇昔屡探。
湖边楼阁废,高柳与天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风景图,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开头两句“落日临平路,连山尽向南”,写的是作者在落日时分走在临平路上,连绵的山脉都朝南延伸。这里通过“落日”和“连山”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

接下来的两句“水声黄鹤寺,云气白龙潭”,写的是作者听到了黄鹤寺旁的水声,看到了白龙潭上的云气。黄鹤和白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这里用它们来命名寺庙和潭水,增添了神秘和超然的色彩。水声和云气都是自然的声音和景象,给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感觉。

第五句“丧乱今谁在”,突然转向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丧乱指的是战乱和动荡,作者感叹在这样的时候,还有谁能安然无恙地存在呢?这里的“谁”不仅是问别人,也是问自己,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

第六句“幽奇昔屡探”,则是对过去的回忆。幽奇指的是幽静奇特的景色,作者曾经多次探索这些地方,享受其中的美好。这句诗与上一句形成对比,过去的美好与现实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感慨。

最后两句“湖边楼阁废,高柳与天参”,写的是湖边的楼阁已经荒废,高大的柳树却依然挺立,直指天空。楼阁的荒废象征着人世的变迁和衰败,而高柳的挺拔则象征着自然的永恒和坚韧。这两句诗用景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落日、山水、寺庙、潭水等自然景象,以及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