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壬午(1942年)五十五岁 梅

香冷红罗梦欲阑,石湖旧月影珊珊。
可怜笛里胡沙语,哀怨分明索解难⑴。
官阁迥,驿程寒,一枝在手惜空残。
何须看到荼蘼谢,愁绝东风第一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于1942年,作者55岁时借梅花抒怀。全词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战乱年代知识分子的忧国之情和个人身世之悲。

上阕用"香冷红罗"描绘梅花将谢的凄美画面,石湖(苏州地名)的旧月影暗示物是人非。最痛心的是,连笛声里都带着北方战场的风沙声("胡沙"指日寇侵略),这哀怨的曲调让人难以排解愁绪。

下阕写现实的艰难:官署遥远,旅途寒冷,手中残梅虽美却终将凋零。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不必等到荼蘼花开尽(春末),早在东风初起、梅花初谢时("第一番"),这份愁绪就已经让人承受不住了。

全词妙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梅花象征高洁品格,它的凋零既暗示年华老去,也隐喻山河破碎。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惨状,而是通过笛声、残梅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的煎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