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石头岸

缥缈孤城见石头,长淮云水自悠悠。
孤村柳色连荒驿,两岸芦花隐钓舟。
残月微钟京口夜,澹烟疏雨秣陵秋。
客中不尽怀乡感,南雁一声双泪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石头城(今南京附近)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漂泊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开头两句写旅人远远望见石头城,云雾缭绕中显得若隐若现,淮河的水流和天上的云彩悠然流淌。这里用"缥缈"和"悠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氛围,暗示旅人内心的迷茫和漂泊感。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沿途景色:孤零零的村庄,柳树连接着荒凉的驿站;河岸两边芦苇丛中隐约可见钓鱼的小船。夜晚京口(今镇江)传来微弱的钟声,残月当空;秋天秣陵(南京古称)笼罩在淡淡的烟雨之中。这些景物都带着寂寥、萧瑟的感觉,特别是"孤村"、"荒驿"、"残月"、"疏雨"等词语,强化了旅途的凄凉。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情感:作客他乡的愁绪难以排解,听到南飞大雁的叫声,不禁泪流满面。大雁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这里的一声雁叫成为触发旅人泪水的导火索,将全诗的思乡情绪推向高潮。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秋日旅途的萧瑟景象,又像一首思乡曲,通过所见所闻自然流露出深切的怀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想家",而是让景物说话,让读者从孤城、荒驿、残月、雁声中感受到那份沉重的乡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