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王渔洋眉州谒三苏祠

欲突不突蛤蟆山。
欲流不流玻璃水。
江水泱泱山苍苍,毓秀钟灵光图史。
眉州城西环水清,纱线街头莽榛荆。
仆夫鞭指路人告,苏公里第横丹楹。
忆昔此地逆贼蟠,酋何人兮铁脚蛮。
闬闳广厦供薪爨,灵祠灰烬赭衣冠。
瓦毁土崩栋梁折,虏众闻之心胆裂。
修葺曾来守赵公,岿然灵光长不灭。
甘蕉百尺柳十围,拂檐舞槛花乱飞。
观莲台畔雨初涨,兜罗绵上云生辉。
老松蜿蜒龙腾沫,翠柏轮囷鹰鞲脱。
龙眠画像生气存,骍券亲书山谷跋。
苔斑藓蚀摩穹碑,螭首狰狞蚨灵龟。
滁黄镌板恣题咏,沁脾炙口长春诗。
旁人休拟扬雄宅,英光浩气朝复夕。
文章千古八大家,经济一门三词客。
怒号风雨蛟龙走,乘凤飞鸾孝且友。
春蔬秋韭荐馨香,芳名终古三不朽。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眉州拜谒三苏祠(苏轼、苏辙、苏洵三父子的祠堂)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三苏父子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的高度敬仰。

开头几句,作者用“蛤蟆山”和“玻璃水”来形容眉州的地理环境,山和水似乎都没有特别的动感,但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江水静静流淌,山峦苍翠,这样的自然美景孕育出了三苏父子这样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如同光芒照亮了历史。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眉州城西的景象:清澈的河水环绕着城市,街道上杂草丛生,显得有些荒凉。然而,当路人指向三苏祠时,作者看到了这座祠堂的庄严与辉煌。这里曾经被逆贼破坏,祠堂被焚毁,但最终在赵公的修缮下,祠堂得以重建,继续屹立不倒,象征着三苏父子的精神永存。

祠堂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充满了生机:高大的香蕉树、粗壮的柳树、盛开的花朵,还有雨后初晴的莲台和云彩,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圣与美好。祠堂内的老松、翠柏、画像和碑文,仿佛都在诉说着三苏父子的伟大与不朽。

最后,作者强调了三苏父子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他们被称为“文章千古八大家”,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还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作者认为,三苏父子的英名和精神将永远流传,即使风雨怒号,他们的名字依然不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祠堂的描绘,表达了对三苏父子文学才华和历史地位的深深敬仰,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永存的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