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题永平监前刘氏小楼)
远山如簇,对楼前、浓抹淡妆新翠。应是西湖湖上景,移过江南千里。旧日春光,重归杨柳,苒苒黄金缕。市声分付,画桥之外流水。
最好叠观泥金,危城带粉,文笔双峰倚。烟寺晚钟渔浦笛,都入王维画里。欹枕方床,凭阑往古,世界浮萍耳。湖天风紧,白鸥欲下还起。
最好叠观泥金,危城带粉,文笔双峰倚。烟寺晚钟渔浦笛,都入王维画里。欹枕方床,凭阑往古,世界浮萍耳。湖天风紧,白鸥欲下还起。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小楼前的绝美风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读来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
上片开头用"远山如簇"形容群山像花簇一样聚集,眼前的小楼正对着被春雨洗刷后青翠欲滴的景色。诗人觉得这美景仿佛是杭州西湖的景致,被搬到了千里之外的江南。杨柳重现春日生机,嫩黄的柳条随风轻拂,而喧嚣的市井声都被挡在了画桥之外,只留下潺潺流水声。这里通过对比闹市与自然,突出了小楼环境的清幽。
下片着重描写建筑之美,金碧辉煌的楼观、粉白相间的城墙与双峰文笔塔相映成趣。暮色中寺庙的钟声、渔港的笛声,这些声音和眼前的景色,都像走进了王维的山水画。诗人倚在枕上凭栏远眺,突然感悟到:在历史长河中,整个世界就像浮萍一样渺小短暂。最后以白鸥在湖风中起落作结,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起伏,余韵悠长。
全词最妙处在于:明明在写眼前风景,却处处透露着人生哲理。那些金碧辉煌的建筑终会湮灭,热闹的市声终会消散,唯有自然永恒。这种对繁华易逝的感叹,通过"世界浮萍"的比喻和"白鸥起落"的意象,变得既深刻又不失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