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窝

兹山曾姓孙,公来复为邵。
茅宇亦人群,远心豁蒨峭。
危坐二十年,阴阳恣翻校。
用志疑于神,神者亦相劳。
衣冠等韦编,从敝得灵造。
忽于消息门,顿出混蒙窍。
既了图南心,乃与公和笑。
始信玄驹穴,饶有日月照。
未来已成昨,万古空相吊。
弄丸任真行,击壤从俗调。
我来揽遗迹,沉冥想观妙。
万有亦何思,乾坤本不耀。
耳目尽系表,若为论太少。
羲皇不离人,无言日相诏。
幸谢执戟疲,可展床头好。
吾亦爱吾窝,归与偶玄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中清修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本真的追求。

诗中的"安乐窝"是隐士居住的茅屋,虽然简陋但远离尘嚣。诗人用"危坐二十年"形容主人长期静修的状态,通过观察自然变化("阴阳恣翻校")来参悟天地之道。他穿着简朴的麻布衣服("衣冠等韦编"),却在简单生活中获得了精神升华("从敝得灵造")。

"忽于消息门"以下几句描写隐士突然领悟了自然奥秘,就像庄子笔下的大鹏鸟("图南")一样获得精神自由。他认识到即使微小如蚂蚁的巢穴("玄驹穴")也沐浴着日月光辉,暗喻万物平等、皆有灵性。

最后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悟:时间流逝("未来已成昨"),不如像古人那样返璞归真("击壤从俗调")。他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书本,而在自然之中("羲皇不离人"),因此决定告别官场("幸谢执戟疲"),像诗中隐士一样回归本真生活("吾亦爱吾窝")。

全诗通过隐居生活的描写,倡导一种超脱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强调在简单生活中领悟生命真谛。诗中运用大量自然意象和典故,但核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