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僧二首

台殿参差日堕尘,坞西归去一庵云。
寒泉何处夜深落,声隔半岩疏叶闻。
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
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

现代解析

《寻僧二首》是两幅充满禅意的山水小画,用最自然的笔触勾勒出僧人超脱尘世的生活。

第一首像一组电影镜头:夕阳斜照,寺庙的轮廓在光影中错落,远处山坞里白云掩映着一间小屋。这时突然传来寒泉坠落的声响,隔着半山腰的稀疏树叶隐约可闻——诗人用声音打破了画面的静谧,让整幅景象活了起来。这种"以声写静"的手法,比直接说"很安静"更让人感受到山中的空灵。

第二首则像一场寻人游戏:溪边小屋空无一人,只有谷鸟飞过;石桥上的横木挂着僧人的禅衣,像是个线索。诗人索性不找了,靠着松树看晚霞,这时野水哗哗作响,仿佛在说"主人还没回来呢"。通过衣物、飞鸟、流水这些细节,不用直接写僧人,却让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存在。

两首诗的精妙在于:明明在找僧人,却始终不见人影。诗人用环境说话——坍塌的台殿、飘动的云、落叶间的泉声、空挂的禅衣,都在诉说僧人自在随性的生活状态。这种"不写之写",反而比直接描写更让人浮想联翩。就像我们听一首纯音乐,虽然没有歌词,却能感受到更丰富的情感。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