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阻风即目(乙巳)

不许归帆趁晚潮,西风十日九停桡。
鱼龙浩荡三山暮,吴楚青苍一水遥。
鸦带斜阳立牛背,人携暮景在山椒。
过江名士皆黄土,只剩涛声似六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金陵(今南京)江边受阻,无法乘船归去的情景,表达了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两句写作者因西风阻挠,无法趁着晚潮归去,连续十天中有九天都不得不停下船桨。这里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阻碍,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无奈与停滞。

接着,诗人描绘了壮阔的江景:暮色中,鱼龙在浩荡的江水中游动,远处的三山(指南京附近的山)若隐若现,吴楚之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青色山峦在遥远的水天之间显得苍茫。这些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远。

第五、六句转向更细腻的画面:夕阳下,乌鸦停在牛背上,人们带着暮色站在山顶。这两句以静衬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田园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最后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曾经的过江名士(指历史上的才子名流)都已化作黄土,只有江涛声依旧,仿佛还在诉说着六朝(指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的辉煌与沧桑。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自然,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景与田园风光,融入了对时间、历史与人生的思考,既有壮阔的自然之美,也有深沉的人生哲理,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