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夜同荔浦天桥看月追和黄仲则陈理堂

月正十五至十七,游人看灯不看月。
僻地谁来访素娥,空使寒光照冰雪。
天桥高高接天坛,流波冻合澜不翻。
栖鸦踏枝倏惊起,一轮皓魄明林端。
初在林端既天半,倒影射桥光凌乱。
此身疑作广寒游,十丈京尘一时散。
延生与我怀抱同,深宵蹑足凌长虹。
碧天沉沉净如拭,繁星敛耀芒角空。
举头望月开口笑,作歌酬月月知否。
黄生陈生皆清才,往年今夕曾同来。
兴酣落笔走珠玉,欲与明月争光辉。
太息后来无继矣,岂知更有我与子。
君才何必输两人,月光不过清如此。
此时旅怀百不忧,入关毕竟让王师。
姓符谶纬原无应,身作韩彭且不知。
欲效安丰何反复,可怜终未处台司。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正月十六晚上,诗人与朋友荔浦在天桥赏月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描绘月色、天桥和周围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诗的开头说,正月十五到十七,人们都在看花灯,很少有人欣赏月亮。诗人却和朋友来到僻静的天桥,独自享受这清冷的月光。天桥高耸,连接着天坛,河水结冰,波澜不惊。突然,栖息的乌鸦被惊起,一轮明月从林间升起,照亮了夜空。

月亮先是挂在树梢,后来升到半空,倒映在桥上,光影交错。诗人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月宫,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他和朋友志趣相投,深夜漫步在这如彩虹般的天桥上。天空清澈如洗,繁星也黯然失色。

诗人抬头望月,开怀大笑,作诗酬答月亮。他想起黄生和陈生这两位才子,往年也曾在此赏月赋诗,他们的才华与明月争辉。诗人感叹后来无人继承他们的风雅,但如今自己和朋友荔浦也在此赏月,才华不输前人,月光也不过如此清冷。

最后,诗人说此刻旅居在外,心中无忧无虑。他提到“入关毕竟让王师”,暗指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重用。他自比汉代名将韩信、彭越,感叹命运无常。诗中还提到“安丰”,暗指自己虽有抱负,却未能身居高位,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既有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感慨,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细腻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