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词三首
紫禁梨花飞雪毛,春风丝管翠楼高。
城里万家闻不见,君王试舞郑樱桃。
蝉鬓红冠粉黛轻,云和新教羽衣成。
月光如雪金阶上,迸却颇梨义甲声。
不耐檐前红槿枝,薄妆春寝觉仍迟。
梦中无限风流事,夫婿多情亦未知。
城里万家闻不见,君王试舞郑樱桃。
蝉鬓红冠粉黛轻,云和新教羽衣成。
月光如雪金阶上,迸却颇梨义甲声。
不耐檐前红槿枝,薄妆春寝觉仍迟。
梦中无限风流事,夫婿多情亦未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乐府杂词三首》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宫廷内外的对比、乐舞的华美以及女子隐秘的春思。
第一首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拍皇宫里梨花如雪片纷飞,春风中高楼传来丝竹声;镜头突然切到宫墙外——城里百姓根本听不见这些歌舞。最后特写君王正兴致勃勃看舞女郑樱桃表演。这里用"万家闻不见"的对比,暗戳戳点出帝王享乐与民间生活的隔绝。
第二首全在描写一场华丽演出:舞女梳着蝉翼般薄鬓、戴着红冠,妆容精致得像云和山飘落的仙子。月光洒满台阶时,突然响起水晶指甲敲击的清脆声。诗人把视觉(月光、妆容)和听觉(义甲声)交织,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到这场唐代宫廷"音乐会"。
第三首转向私密闺房场景:屋檐下红槿花惹得女子心烦,春日懒起仍带着残妆。最妙的是后两句——她在梦里经历的风流情事,连多情的丈夫都毫不知情。这里用"梦中无限"与现实"未知"的反差,大胆又含蓄地表达了古代女子被压抑的情感欲望。
三首诗如同三个分镜头:从宏观的阶级差异,到具体的艺术表演,最后聚焦个体隐秘心理。诗人用梨花、月光、红槿这些易逝的美好事物,暗喻繁华背后的空虚与渴望,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包裹在华美外表下的淡淡寂寞。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