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鹄山房

已作清时鸟倦飞,杜鹃更劝阿谁归。
似嫌住处犹城郭,不解推家隐翠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世俗、向往归隐的文人形象,用鸟儿的比喻和杜鹃的啼叫巧妙传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抉择。

前两句"已作清时鸟倦飞,杜鹃更劝阿谁归":诗人把自己比作一只在清晨飞累的鸟(暗示对官场生活的疲惫),这时听到杜鹃"不如归去"的啼叫(杜鹃啼声似"不如归去"),但诗人反问:我还能劝谁归去呢?这里透露出诗人既想归隐,又对现实有所牵挂的矛盾心理。

后两句"似嫌住处犹城郭,不解推家隐翠微":诗人觉得现在的住所还是太靠近城市(城郭),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下定决心把家搬到深山里(翠微指青翠的山色)。这里用"不解"二字生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明明向往隐居,却始终下不了决心。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典型心理:既向往山林隐逸的自由,又难以完全割舍世俗生活。诗人用鸟儿的意象和杜鹃的叫声,把这种矛盾心理写得既含蓄又鲜活,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想走又舍不得"的纠结心情。

李焘

(1115—1184)眉州丹棱人,字仁甫、子真,号巽岩。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十二年,始调华阳主簿。历官至礼部侍郎。孝宗淳熙十一年,以敷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以名节、学术著称,长于吏治,关心民瘼,然终未获大用。博览典籍,著述宏富。纂修《续资治通鉴长编》,用力四十年始成,取材广泛,考订精核。又有《易学》、《春秋学》、《六朝通鉴博议》、《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及文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