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行

出门逢柳色,忽过野桥西。
坐石看潮长,隔花闻鸟啼。
地随芳草尽,树与夕阳齐。
不是桃源路,行人亦自迷。

现代解析

《春日郊行》描绘了一幅春日郊外的闲适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行人在其中的感受。

诗的开头,诗人出门时突然遇到了柳树的嫩绿,这让他感到惊喜。柳色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充满生机。随后,他不知不觉走过了野桥,进入了一片更加宁静的自然环境。

接下来,诗人坐在石头上,静静地看着潮水涨起。潮水的涨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诗人却沉浸在这片刻的宁静中。与此同时,他隔着花丛听到了鸟儿的啼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与他对话。这些细节描绘出了春日郊外的和谐与美好。

随着行进的脚步,诗人发现脚下的芳草渐渐延伸到了尽头,远处的树木与夕阳齐平。芳草和树木象征着自然的广阔与永恒,而夕阳则暗示着一天的结束。这种景色的变化让诗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在提醒他时光的流逝。

最后,诗人感叹道,这里虽然不是传说中的桃源仙境,但行人在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也会感到迷失。这里的“迷失”并非指真正的迷路,而是指一种心灵上的沉浸与陶醉。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暂时忘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受,展现了春日郊外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读者在阅读时,仿佛也能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宁静,体会到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心灵净化。

王曼之

王曼之,号野处(《天地间集》)。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