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秦望山歌送客归越中①
下临七十二湖之浩荡,上接三十六洞之萦回。
梦中夜渡浙江水,轻如鹤背乘风来。
欲求轩辕上天处,白云尚锁烧丹台。
徒知有弱水,安可睹蓬莱。
但闻松声万壑兮,夹飞湍之喧豗。
赤日惨淡而无色,复殷殷之雄雷。
踰千盘兮历百折,香炉玉笥左右列。
山中二女问何迟,桃花落尽燕支雪。
金鸡三叫失所在,惟想参差白银之观阙。
龙绡寄别泪,三载犹未灭。
有美一人兮佩珊珊,昨游吴门复东还。
余愿从而上下兮,叫安期于云间。
回首隔千里,可望不可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游历秦望山的奇幻经历,表达了对仙境般美景的向往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首先,诗人用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秦望山的高耸与壮丽。山势陡峭,像一朵青莲般直插云霄。山下是辽阔的七十二湖,波光粼粼;山上则是幽深的三十六洞,曲折迂回。这样的描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梦中跨越浙江水的情景,轻盈如鹤背乘风而来。这里,诗人通过“轻如鹤背”的比喻,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仿佛自己已经脱离了现实的束缚,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随后,诗人表达了对仙境的渴望。他想要找到传说中的轩辕上天之处,却发现白云依旧笼罩着炼丹的台阁。他知道有弱水这样的仙境存在,却无法亲眼见到蓬莱仙岛。这种对仙境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接下来,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景色。松涛阵阵,飞瀑轰鸣,赤日无光,雷声震耳。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翻越千山万岭,经过香炉峰和玉笥山,最终来到山中二女的居所。但当他到达时,桃花已经凋谢,燕支雪也已经融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金鸡三鸣,梦境消散,他只能依稀记得那参差不齐的银色宫殿。他寄出一缕龙绡,寄托别离的泪水,三年过去了,泪水仍未干涸。这里,诗人通过对时间和泪水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不舍。
诗的结尾,诗人回忆起一位美丽的人,她佩戴着珊珊玉佩,曾游历吴门,如今已东归。诗人表达了想要追随她的愿望,呼唤着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于云间。然而,回首之间,两人已相隔千里,美好的事物只能远观,无法企及。这里,诗人通过对距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与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梦境中的游历,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验。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情感表达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