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泸州万斐臣茂才

早年曾过茅容宅,鸡黍殷勤感留客。通家累世识奇童,握中已见荆山璧。

中年燕邸还相遇,才名当代王文度。旗亭到处唱黄河,不羡江东推独步。

缁尘十丈迷长安,焦桐入爨知音难。拂衣归去不自悔,破裘尚裹青琅玕。

馀甘渡头时独钓,父老何心问年少。几朝青鬓易沧浪,莽苍乡关付长啸。

愁来醉卧黄公垆,四坐瞠目惊叫呼。旧交泪断新归骨,远道书来又戒途。

仓皇烽火三韩遍,渔阳铁骑不能战。楼船下濑无归期,捷书望断甘泉殿。

请缨此际岂无人,陈陶辙覆行踆踆。上公奉使真剺面,诸将防边肯顾身。

君今磨盾情何壮,将军揖客畴相抗。帐前或少龙额侯,镜中可是虎头相。

白门一棹能来此,兰陵酒熟胡不喜。不须叠和从军诗,且解金鞯话桑梓。

方山隆隆天半高,千年例得生英豪。东海长鲸终可斩,渡淮好淬吕虔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却历经坎坷的文人故事,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来理解:

1. 少年才俊时期 开头用"茅容宅"的典故(东汉名士招待客人的故事),比喻诗人早年就受到赏识。像发现"荆山璧"(和氏璧的典故)一样,人们早就看出他是天才。中年时他的才华堪比东晋名士王坦之,写的诗像"旗亭画壁"故事里一样被人传唱。

2. 仕途失意阶段 用"焦桐入爨"(好琴被当柴烧)表达怀才不遇。他选择归隐乡野,在渡口钓鱼,但内心依然保持文人傲骨("青琅玕"指竹子般的气节)。借"黄公垆"(晋代酒肆典故)写他借酒消愁的狂放,朋友去世和战乱消息更添愁绪。

3. 战争动荡背景" 描写明朝抗倭援朝战争("三韩""渔阳铁骑"),批评将领无能("陈陶辙覆"用唐代败战典故),讽刺官员作秀("剺面"指割脸假哭),衬托主人公的报国壮志。

4. 勉励友人部分" 最后用"龙额侯"(汉代名将)和"虎头相"(富贵面相)鼓励友人建功立业。"吕虔刀"(三国宝刀)的典故,表达对友人上阵杀敌的期待,充满豪迈气概。

全诗通过个人命运折射时代动荡,将怀才不遇的苦闷与保家卫国的热血交织在一起。艺术上大量使用历史典故,但情感真挚,既有"醉卧酒垆"的潇洒,也有"磨盾从军"的激昂,展现了传统文人"穷则独善,达则兼济"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