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雨夜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雨声乱灯影”形象地描绘了雨夜中的场景:雨声嘈杂,灯影摇曳,给人一种不安定的感觉。这种视觉和听觉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混乱的氛围。
第二句“明灭在空阶”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灯光在空旷的台阶上忽明忽暗,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波动。这种光影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起伏和不安。
第三句“并枉五言赠”提到了“五言赠”,可能是指诗人收到的某种形式的礼物或诗句。这里的“枉”字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礼物或诗句的无奈和遗憾,或许是觉得它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心情。
最后一句“知同万里怀”则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尽管相隔万里,但诗人与某人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这里的“怀”字既指怀念,也指内心的情愫,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某人的深深思念和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夜中的景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它既有对当下环境的不安和无奈,也有对远方某人的深深思念和共鸣。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