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鹤山

沧海东头鹤阜高,仙人骑鹤下林坳。
一声唳起扬州去,华表空馀月下巢⑴。

现代解析

这首《鸣鹤山》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画面,用简单的语言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 场景搭建
前两句像电影开场:东海边有座高高的鹤山("鹤阜"),一位仙人骑着白鹤降落在山间树林。这里用"沧海东头"点出神秘感,"林坳"(树林低洼处)让人联想到云雾缭绕的隐居地。

2. 戏剧性转折
第三句突然动感十足:鹤一声长鸣飞向扬州。这里暗用"鹤唳扬州"的典故(传说仙鹤叫声能传到千里外的扬州),用声音串联空间,瞬间把镜头从深山拉到繁华城市。

3. 余韵留白
最后镜头切回山中:月光下只剩空巢。华表(古代宫殿的石柱,这里指鹤山标志物)和空巢形成强烈对比,让人联想仙人离去后的怅惘,就像我们看烟花绽放后的夜空。

诗的精妙处
- 用"骑鹤下扬州"(成语原型)的典故,但反其道而行——不是人去扬州,而是鹤带走了仙气
- "空馀月下巢"五个字胜过千言万语,比直接说"我很寂寞"更有味道
- 全诗28个字完成"出现-消失-回味"三部曲,像一则微型神话故事

普通人读这首诗,既能享受画面美感,又能体会那种"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共鸣,这就是古典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