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欣笑隐》表达了对一位高僧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同时也描绘了他生前的光辉事迹和圆寂后的庄严场景。
首联“亲对先皇讲法筵,人间独住十三年”讲述了这位高僧曾亲自为先皇讲解佛法,显示了他在皇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在人间,他独自修行了十三年,象征他的坚韧和虔诚。
颔联“将同鸣凤瑞下世,恰道飞龙招上天”用神话中的“鸣凤”和“飞龙”比喻高僧的非凡气质和超凡脱俗的境界。他像是即将和祥瑞的凤凰一同降临人间,又像是被天上的神龙召唤而去,暗示他即将离开尘世,进入更高的境界。
颈联“长立宝阶瞻宝树,亦知金像捧金莲”描绘了高僧生前的修行场景,他长久地站在宝阶上凝视着宝树,象征他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金像手捧金莲,则象征他的清净和慈悲。
尾联“梵王此日生欢喜,黑雨翻空浴九泉”则描绘了高僧圆寂后的庄严场景。梵王(佛教中的天神)因为他的圆寂而欢喜,黑雨翻腾,洗浴九泉,象征他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升华,进入了极乐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比喻,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敬仰和悼念,同时也展现了他生前的修行境界和圆寂后的庄严景象,具有深刻的宗教意味和艺术魅力。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