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庙
巢由高风不可及,后世家邦皆子袭。
东周不竞诸侯强,中原未许干戈戢。
修盟歃血血未乾,稷草离离战鬼泣。
阖庐释楚夫概奔,公子纠杀桓公入。
兄弟之间宁固多,旦正衣冠暮成执。
前规旧辙不远人,呜呼季子其肯立。
吴民犹有德吴心,庙貌相望在封邑。
怀古令人忆惨悽,日落疏林风习习。
东周不竞诸侯强,中原未许干戈戢。
修盟歃血血未乾,稷草离离战鬼泣。
阖庐释楚夫概奔,公子纠杀桓公入。
兄弟之间宁固多,旦正衣冠暮成执。
前规旧辙不远人,呜呼季子其肯立。
吴民犹有德吴心,庙貌相望在封邑。
怀古令人忆惨悽,日落疏林风习习。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季子)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对比古代贤人和后世乱象,表达了对政治道德沦丧的痛心和对季札高尚品格的敬仰。
前四句先写古代隐士巢父、许由的高风亮节后人难以企及,而后世国家都变成了家族世袭。东周衰弱诸侯争霸,中原战乱不休。这里用"干戈戢"(停战)的否定,暗示战乱持续。
中间六句具体描写当时的乱象:刚订立的盟约墨迹未干("歃血血未乾"),战场上已是荒草萋萋鬼魂哭泣。吴王阖庐放过楚国,他的弟弟夫概却叛逃;公子纠被杀,齐桓公才得以即位。兄弟之间转眼反目,早上还衣冠楚楚,晚上就成了阶下囚。
最后六句点题:历史教训就在眼前,可叹季札(吴王寿梦幼子)能坚守节操。吴地百姓至今感念他的德行,庙宇在他的封地随处可见。诗人怀古伤今,在夕阳西下、微风吹拂疏林的景象中,流露出深沉的悲凉。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和具体事例,赞美了季札在乱世中坚守道德的情操,同时暗含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批判。最后以景结情,让读者在萧瑟的晚景中感受历史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