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隐士故居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清净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诗人远道而来,叩访唐代隐士方干(玄英)的旧居,虽然斯人已逝,但清风依旧,仿佛还带着隐士当年的高洁品格。"清风依依"这个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隐士精神长存。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两种人生选择:像老龙般隐居云山,或者如双凤般翱翔仕途。诗人认为这两种选择并不矛盾,体现了他通达的人生态度。"老龙卧"象征隐士的沉稳,"双凤飞"比喻仕途的显达。
后四句写诗人寻访隐士遗迹的经过。他想寻找隐士作诗的地方(考槃地),却只找到钓鱼台(汉叟指严子陵),暗示真正的隐士精神难以追寻。最后两句是感悟:尽管自己常年奔波红尘,所幸还有溪水可以洗涤尘俗,这里的"溪流"既是实写,也象征隐士精神对心灵的净化。
全诗通过寻访隐士故居的经历,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思考结合,语言清新自然。诗中"老龙""双凤""溪流"等意象生动传神,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仕与隐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
令狐勤
令狐俅(一○四一~一一一○),字端夫,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挺子。以父荫试将作监主簿。历郓州司户参军、濮州雷泽县尉、洺州曲周县令、监汝州洛南稻田务。废而家居,又起为泾原路转运司勾当公事。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从军灵武。后为处州松阳县令、环州录事参军。迁武胜军节度推官,未行,以疾致仕。徽宗大观四年卒于汝州,年七十。事见《西台集》卷一二《令狐端夫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