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娟篇

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
月婵娟,真可怜。夜半姮娥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汉宫承宠不多时,飞燕婕妤相妒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婵娟篇》通过描绘“婵娟”这一意象,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人间情感的复杂与无常。

首先,诗中列举了四种“婵娟”之美:花朵在春泉中绽放,竹子笼罩在清晨的烟雾中,妓女虽美却容颜不长,月亮皎洁却孤独可怜。这些形象都代表了短暂的美和难以持久的完美状态。花虽美,却只在春天盛开;竹虽雅,却只在清晨有朦胧之美;妓女虽艳丽,却无法永葆青春;月亮虽明亮,却孤悬夜空,显得格外可怜。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无奈感。

接着,诗中提到“夜半姮娥朝太一”,姮娥即嫦娥,太一则是古代神话中的最高神。这里暗示了嫦娥虽飞升月宫,但她的孤独与人间的情感隔绝,象征着完美的理想境界与现实的分离。而“人间本自无灵匹”则进一步点明,人间找不到与这些美好事物相匹配的存在,表达了对完美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最后,诗中提到“汉宫承宠不多时,飞燕婕妤相妒嫉”,这里借用了汉代宫廷中赵飞燕与班婕妤争宠的故事,暗示即使是在宫廷中,荣宠也不过是短暂的,人与人之间的嫉妒与争斗更是无法避免。这进一步加深了对人间情感复杂性与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婵娟”这一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人间情感的复杂与无常。诗中的意象与典故相互呼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映射了人间的情感与命运,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