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澹台的人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古人对英雄的怀念。
开头说"听说澹台去南方后再也没回来",直接点出主人公的悲剧结局。城门上还留着澹台题的字,说明他确实存在过。接着用"楚地老人记得他的遗迹,鲁国文人认可他的才华",从不同角度证明澹台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中间四句最有画面感:庙里千年香火不断供奉着他,但三尺高的孤坟却淹没在荒草中。这种对比特别强烈——一边是被人铭记的英雄,一边是被遗忘的坟墓,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力量。
最后两句揭秘澹台为何被记住:他干过"斩蛟龙""毁玉璧"这种惊天动地的事。作者提醒读者:史书上记载的这些传奇,可别随便质疑啊!这里既有对英雄的赞叹,也暗含"真相往往比传说更惊人"的深意。
全诗像一部历史纪录片,用城门题字、荒坟、庙宇这些具体物象,把一个传奇人物写得真实可感。最妙的是最后留下的悬念:那些听起来像神话的事迹,说不定都是真的呢?这种亦真亦幻的感觉,正是这首诗最吸引人的地方。
曾棨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